本文作者:author

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窗口期?

author 02-22 106 抢沙发
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窗口期?摘要: 2025年伊始,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中国市场角色备受瞩目: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还是技术竞争中的新变量?慕尼黑安全会议后,全球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中国外交部长...

2025年伊始,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中国市场角色备受瞩目: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还是技术竞争中的新变量? 慕尼黑安全会议后,全球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全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并阐述了中方对多极化的四点看法。 “DeepSeek事件”带来的大模型效率革命,重塑了中国资产估值,国际资本开始重新评估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并重新权衡多极化格局下的投资机会。 2月中旬,中国资产在国际资本市场迎来微妙时刻,A股市场涨跌交织,美股市场波动较大,离岸人民币汇率与国际金价、美债收益率等指标共同反映出市场对中国资产低估的周期性与叙事偏差的思考。 中国央行公布的积极金融数据,以及A股全线上涨、美债收益率回落等现象,显示全球流动性与风险偏好正在重新调整。 2025年以来,中国市场经历估值修复:A股回暖、科技股领涨,离岸人民币汇率企稳,资金流入迹象明显,港股科技龙头走强,阿里巴巴股价大幅反弹。 美联储公布的CPI数据高于预期,导致年内降息预期降温,促使全球资金寻求低估值、高增长市场,中国资产成为配置重点。 景顺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首席投资总监马磊及多家华尔街投行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认为2025年可能成为中国资产“重估之年”。 香港国际竞争力提升,资本市场表现亮眼,巩固了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增强了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估,例如恒生科技指数ETF的涨幅,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道富环球市场高级宏观策略师Noel Dixon指出,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但对亚洲和日本的股票配置下降,对亚太区债券的悲观情绪持续。 马磊认为DeepSeek可能成为中国股市重估的催化剂,其低成本、高效率有望使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受益。 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格局变化,中国市场的“估值洼地”效应日益显现,重估中国资产的核心叙事在于“政策驱动的确定性”与“产业升级的爆发性”。 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基调,央行持续加码对科技、绿色产业的定向支持。产业方面,苹果与阿里的合作,以及中国龙头企业全球化步伐加快,推动产业链价值提升,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突破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中国科技股迎来估值修复窗口期,这不仅来自市场情绪回暖,更根植于国内政策加持、产业升级加速以及国际竞争格局重塑。 投资者应关注政策支持的核心赛道(人工智能、芯片、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以及企业基本面与盈利模式,在市场分化中寻找“真阿尔法”,并采取组合策略降低不确定性。 中国资产估值修复是一场“叙事重构”的“马拉松”,短期波动是市场对不确定性的自然反应,长期价值取决于经济转型升级成果。投资者需捕捉政策与产业共振的“强贝塔”,并在市场分化中挖掘未被充分定价的“真阿尔法”。 DeepSeek引发的估值重塑,是中国创新体系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进化”转型的缩影,其未来发展取决于商业生态构建、算力自主可控和资本耐心沉淀等因素。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关注点,正在从宏观政策转向行业龙头的竞争力、产业升级的机遇以及全球话语权的提升,这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中国资产估值回归的关键驱动因素。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