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港股血崩!科技巨头集体"跳水",谁在背后偷着乐?

港股血崩!科技巨头集体"跳水",谁在背后偷着乐?摘要: 港股“跌跌”不休:科技股熄火,谁在逆势狂欢?午后港股那一下探底,真是让人心头一紧。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超3%,收盘才勉强拉回来一些,最终跌了1.67%。这年头,想在港股里找点安全...

港股“跌跌”不休:科技股熄火,谁在逆势狂欢?

午后港股那一下探底,真是让人心头一紧。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超3%,收盘才勉强拉回来一些,最终跌了1.67%。这年头,想在港股里找点安全感,真难。

恒指和国企指数也好不到哪儿去,盘中也跟着跳水,虽然收盘跌幅收窄了,但连续回调的走势,让人感觉这波调整还没完。特别是恒指,都五连跌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科技巨头集体“哑火”

要说这次下跌的罪魁祸首,还得是那些大型科技股。这帮家伙,平时涨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跌起来也是毫不含糊。快手跌近4%,阿里、美团跌超2%,网易也跌了1%。腾讯、百度也跟着绿了,只有小米还算争气,逆势涨了1.54%。

这些科技巨头,过去是港股的风向标,现在集体“哑火”,你说这市场能好到哪儿去?想起前几年,随便买点科技股都能躺赢,现在看来,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当然,楼塌了可能有点夸张,但至少是开始漏水了。

更让人闹心的是,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概念股,像什么DeepSeek概念、机器人概念、半导体芯片、AI医疗,也跟着遭殃。万国数据、微创机器人跌超7%,中芯国际跌近5%,金山云、微盟集团、地平线机器人也纷纷走低。

这些概念,听起来都很高大上,但真正能落地赚钱的,又有多少呢?很多时候,不过是资本炒作的噱头罢了。散户们一头扎进去,很容易就被割韭菜。

“旧势力”的逆袭?煤炭股一枝独秀

在一片“跌跌”不休的背景下,煤炭股却逆势走强,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中煤能源涨近4%,中国神华涨约2%。难道是机构们突然发现,还是挖煤最靠谱?

煤炭这种传统行业,在新能源的冲击下,一度被认为是要被淘汰的“夕阳产业”。但这两年,国际形势一紧张,能源价格就蹭蹭往上涨,煤炭又成了香饽饽。这也说明,投资不能光看概念,还得看实际需求。

另外,银行股也表现活跃,中信银行、农业银行还创了历史新高。这可能跟国内的经济形势有关,毕竟银行是百业之母,经济稳住了,银行的日子就好过。

几家欢喜几家愁:细分板块冰火两重天

除了煤炭和银行,其他板块的表现就比较惨淡了。

  • 芯片股: 地平线机器人、中芯国际领跌,整个板块都愁云惨淡。
  • 体育用品: 滔搏、安踏、特步、李宁,全都跌了,难道大家都不爱运动了吗?
  • 光伏: 新特能源、协鑫科技、信义光能、福莱特玻璃,也没能幸免,看来光伏行业的竞争确实很激烈。
  • 生物医药B类股: 这才是重灾区,启明医疗直接跌超65%,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荃信生物、创胜集团、科济药业、伟创机器人,也都跌得鼻青脸肿。

生物医药B类股的暴跌,让人想起之前药明康德被美国制裁的事情。这种政策风险,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都很大。而且,生物医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一旦失败,损失也是巨大的。

汽车股的表现也比较分化。零跑汽车、比亚迪还涨了一些,但长城汽车、广汽集团、蔚来、吉利汽车、理想汽车,都跌了。看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

南向资金在抄底?

虽然港股跌得厉害,但南向资金却在积极买入。今天净买入了54.66亿港元,其中沪港通买了38.16亿,深港通买了16.5亿。难道他们觉得,港股已经跌到位了,可以抄底了?

南向资金一直被认为是港股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的动向,对市场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他们持续买入,或许能给市场带来一些信心。

天风证券的“赛点2.0”理论靠谱吗?

天风证券认为,现在是“赛点2.0”的第三阶段,社融脉冲已经回升,要观察基本面的改善情况。他们建议关注三个方向:科技AI+、消费股、低估红利。

说实话,我个人对这种“赛点”理论不太感冒。市场是复杂的,不是靠几个概念就能概括的。而且,现在科技股的估值已经很高了,消费股的复苏也很缓慢,低估红利的高度,又取决于AI产业的进展。这些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投资还是要靠自己的判断,不能盲目听信机构的分析。毕竟,机构也是人,也会犯错。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